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特色网>>绿色学校>>综合活动与学校课程>>文章内容
拓展交流渠道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发布时间:2016-10-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玉珍

拓展交流渠道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一、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将绿色文明融于校园文化之中

1、开发校园环境建设的绿色教育功能

一走进我校,满目的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校园中人性化的护绿宣传牌,节水、禁烟牌都提醒着每一个走进的人,使他们感受到环境的整洁和优美,从而激发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的室外场地和教室每天都有学生轮流打扫,同学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怡人的校园环境,这使他们感到格外的珍惜。校园宣传栏中陈列的环保小报、废弃物小制作、环保海报作品,都是同学们课间爱看的内容,一点创意、一点启示,同学们都能从中获得很多。

2、加强对教职员工绿色意识的培养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不仅在学生中倡导,在全体教职员工也要求树立,并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些小事抓起,如:打印、复印用再生纸;午餐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粮食不浪费;办公室无人时关灯;减少办公用品的消耗等等。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教师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3、加强学校环保社团的建设

绿意盎然、清洁优雅的环境是绿色学校的硬条件,而自觉的环保意识则是绿色学校的软条件,一所学校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潜力有多大,在于该校是否具有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将我校建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是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将绿色文明融于校园文化之中,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还拓展了它的外延和影响力。

二、强化渗透、力求拓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  发挥基础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先导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础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先导作用,我们在基础学科,尤其是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坚持环境保护方面的渗透教育,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知识的渗透点,并引进社会热点的环境问题,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方法地将环境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教导处组织综合理科组和综合文科组,定期开展环境教育教研活动,促使环境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推进环境类活动课和兴趣小组的建设

我校的环境类活动课,着力于将知识和体验结合起来,当然,对于专题环境教育课程而言,不可能构架一个完整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开发学生能力,树立绿色意识为目的,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讨论问题、动手实践等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的环境类活动课有:环保、插花、旅游地理、趣味地理等,环保兴趣小组有:环保小制作、环保工艺画创作等。

三、搭建舞台、加强体验,以绿色实践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

1、以校园主题活动丰富环境教育内容

一年来,我校结合植树节、6.5世界环境日和校科技节等开展了全校性的绿色主题活动,例如:回收废电池活动、节水活动、植树助学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教育了在校的学生,还影响了学生的家长,带动他们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2、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树立绿色意识

在德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小处着手,例如:不浪费粮食;校园垃圾的分类回收;墙报利用再生纸;节约使用水电等等,使学生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对培养自身绿色素质的认同。

3、发挥争创“环保志愿者”的激励作用

    加强对各班科普环保委员的管理,确立他们在班级里的领导地位,发挥他们在环保活动中的示范作用。学校在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和社区环保活动的同时,对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授予“环保志愿者”的标志,表彰其先进事迹,让学生以“从身边做起,争做环保志愿者”为荣,使得校园中的绿色行为蔚然成风。

4  与社区联手,开展环保互动活动

把“绿色风”带进社区,是我校环境教育对外辐射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与房村村委联合,为学生创设了宣传实践的基地。学生到社区出海报和板报,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并结合我区创模工作,开展“清、净、静、景,我的家园”的宣传活动,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及对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的认同,受到社区的欢迎。例如:由于居民反映对时下提出的“电池不该集中回收”这一问题还不了解,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校环保社团成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着手收集资料,并将有关电池的种类、何谓达标电池?、购买电池应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废电池的处理等环保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海报和板报送到社区,既解答了居民的疑问,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