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好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绘本阅读教学专题研讨会 学习心得
孟河实验小学 郑叶艳
“浙派好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绘本阅读教学专题研讨会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举行,三月的杭州在淅沥的小雨中愈发美丽, 全国各地老师齐聚一堂,两天中我聆听梅德明、邵艳红、李宗玥等专家大咖讲座、还观摩浙派名师优质课堂示范,共同探绘本阅读教学,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梅教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他的风趣幽默、前沿严谨的课堂教学教研风格,获得了很多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他指出我们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外语课程必须以德育为魂,以能力为重,以基础为先,以创新为上。我国外语教育致力于培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意识,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担当精神,成事本领。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文本获取力,符号解码力,信息理解力,语篇驾驭力,内容评判力,情景感受力,再现表达力和审美构建力。我们英语学习的三要素:passion,vision,action.情怀,视野和能力。他指出我们的学生不是信息硬盘,而是思想内核。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我们强调学生的思维品质,何为思维品质?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素养的心智特征。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在教授孩子英语的前提下,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有效教学必须回答三个问题:把学生带到哪里?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如何确信已把学生带到那里?也就是目标,方法和评价。倡导深度学习,碎片化知识不是力量,将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并有效运用,才能产生力量。传统教学,教师传授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深度学习注重知识的结构性,连接性和整合性。知识的深度学习包括理解和分析知识,整合和加工知识,运用和评价知识,转化和创造知识,解决问题和建构世界。
我们教师若想在提高学生阅读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首先应该完善自身体系,既要从科学方面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也要完善自己的阅读习惯,既要有多元文化知识,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高阶思维能力和人类文明理念,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阅读。才能培养学生从文本的阅读力走向意义的认知力,批判力和建构力。
通过梅教授的讲座我第一次了解“阅读脑”的概念,梅教授对“阅读脑”、国外阅读数据等的介绍分析,对人工智能相关信息的分享,让我了解了培养阅读脑的黄金时间,不了太早亦不宜太迟。5到7岁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我们不要提前,更不能滞后。他指出阅读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他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来培养成阅读脑,并且中文和英语的阅读在大脑的处理区域也不一样。很多家长不顾孩子大脑生理成熟度超前认字,到了三年级以后这种能力会被反超。所以,在合适的时间启动孩子的阅读机制,坚持每天阅读30分钟进步9个百分点是黄金准则。理解能力越好,阅读能力提高越快。听了梅老师的讲座,我也在反思,因为学习不是一个比赛,应该是一生的课程。
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如果老师们还是机械的知识传播者,那么很快会被机器人所取代,身为基础教育的老师,我深感惶恐,未来教育是否还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在未来,科技一定远超于我们能够赶上它的速度,人工智能机器在未来一定会超过我们人类的思考能力。在这样一个与机器共生的环境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不是掌握一种具体技能,应该是创造力、鉴赏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这些你无法用数据说明也无法量化的东西,那些能够把人和机器分开的东西,应该是我们注重的。以后我们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学习策略、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在今后教学中就尤为重要。学校不需要教给学生更多的信息,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与未知和平相处,让我们的学生学会4个c,批判性思考,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和创意。因为你的视角决定你的视野,以终为始的教育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邵艳红博士以“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切入,从宏观到微观,深入剖析阅读教学各目标层次的关系,为所有老师提供了全面化,体系化、前沿性和实操性的经验宝藏。从 Memorizing,Understanding,Applying,Analysing,Evaluating,Creating。学生学习的低阶目标是知识获取的记忆水平,高阶目标是知识运用的创造水平。我们的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她以理论联系实际,解读了绘本阅读中的多元思维,让在场的老师充分领悟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生成。对我们备课,设计课堂提问,听课等都很有帮助。她对每个层次中具体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的举例说明,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后再备课的时候,我得学会梯度的把握,不能一堂课上下来,就只有知识的记忆和语篇的理解,更应该培养孩子分析、思辨以及创新的能力。我们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就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反思,评价,运用的能力。
杭州市拱墅区凌霄燕老师带领全区老师成长,创编教材,专题研讨,课程开发,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非常赞同凌老师提到的这一点:绘本教学要着重挖掘绘本材料中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去注意故事中细微的文化因素,情感因素,充分发挥一些绘本的育人功能。凌老师对绘本的选择的原则和经验,让我眼前一亮,越到深处,越关注孩子的内心,和流淌在文字间的文化。
邹艳老师从绘本教学的优势、意义以及教学实践三方面为我们呈现了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应用与整合。在一个个绘本课例的解读中,让我感受到了绘本教学的魅力: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习能力,在润物无声中培养文化品格,发展思维品质。邹老师的讲座,对课后评价这个环节,用积极的评价去激励孩子积极的态度,从消极的无作业奖励演变成积极的自主布置作业。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这样正面的激励和引导,做真正有情怀的教育。在课内,我们可以适量地加入绘本教学,让孩子们提高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内容;在课外,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正面奖励,让他们自发加入阅读的行列,不断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我希望在我今后的教学和生活中尽量做到有技术,有艺术,用心教学,能让学生们快乐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让我的学生爱阅读,会阅读,能品读。
我们听了五节课,其中三节绘本课还有两节PEP教材的示范课。第一节倪老师的课堂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全新的理解:绘本是图画语言与文字语言相结合的艺术,文字只表现了部分故事情节,更主要依靠画面描述。绘本立体地展开故事情节,对孩子视觉,听觉同时产生冲击。因此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重点引导孩子观察与想象,引导孩子充分阅读画面信息,从绘本内涵价值出发,确立目标,处理重难点,对画面有效的进行精读和泛读。让学生有好的理解,思考,应用,互动,与拓展。上课的环节和我们现在研究的绘本教学差不多,先读封面,预测,通读文本,关注细节,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节是双师联动课堂,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让外教走进课堂,现场助教的帮忙让外教如临其境,但是一切基于网络,基于功能强大的系统。因为互联网,让我们实现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教学模式,能让外教与我们学生零距离接触。双师课堂令人耳目一新。中教架起孩子与外教沟通的桥梁。外教刚开始的封面观察和picture walk我很喜欢。当图和文字同时在课堂上出现时,学生的注意力极有被文字吸引,picture walk给了学生更充足的读图时间和想象空间。后来在学生共读故事时间,外教以一系列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最后由故事及学生自己,从学生自身角度思考并表述是否会sleep in the box,Mum是否会同意,加深了学生的思考。这节课给大家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但是真正实现普及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虽然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但是发现线上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交流还是存在一定障碍。个人感觉双语课堂对于普通课堂教学可操作性还不足,更适合有条件的孩子在家线上学习。双师课堂中教作为外教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两师间需要高度的默契和配合,但是又因为角色承担的职能不同,在教学中比较难调和,但这种形式让大家看到了课堂教学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节是一个特级老师的课,上的是6年级pep教材,单老师歌曲应景导入,warming up和pre-reading环节都紧紧围绕谈论过去的周末。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用两次速读理清故事梗概。适时小结之后,进行朗读训练,并对孩子的重音、停顿、语调进行指导。写的环节为了降低难度,是先讨论,后写的。有梯度。结合自己comment总结整堂课。整堂课孩子表现太牛,素质超级高。单老师的课实用性超强。紧紧围绕本课重点展开教学活动,读写课的特点明显,是一节成功的英语课。不管是问题的设计,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能较好的引领学生学习。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设计:指导朗读时标注重音、停顿和语调,平时我会忽视停顿的指导,这次听课对我启发很大,受益良多。单老师的课从导入到阅读到写作环节步步紧扣,过渡自然,有真实的情境设置,也有语言技能的指导,课件简约大气,板书实用,问候时的微微弯腰,种种细节体现了单老师的独特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实在是受益匪浅!单老师教态亲切,很有亲和力。整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的特别自然。教学的重点也特别突出,围绕着comment的内容进行。
第四节是一节绘本课,老师语调自然起伏,教态得体优雅,热情沉稳,丰富的语言肢体表现力,课堂用语准确明了,每个指令都很明确。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故事,扎实有序。对学生的关注度很高,能耐心地倾听并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很好地在时空上给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风格严谨而风趣,在细致中渗透情感。冯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温馨的同时又是让孩子大量输出的课。 课程的开始,用一些列的图片让孩子感受到绘本的中心思想。引导孩子说出title :love。与此同时,让孩子们结合实际,切身感受,去谈谈自己。紧接着,通过图片和有效的提问,让孩子们在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输出。 整体的教学,围绕着绘本,通过【理解】【欣赏】【评价】和【输出】四个维度进行。读前预估,读中理解,读后思考。冯老师的课堂以一系列的提问推动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一直参与到课堂中来,一直与学生互动,给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将绘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和内心的切实感受联系,课堂最后也注意了绘本情感因素的渗透,让学生由绘本想到自己的父亲,关注学生的内心,最后的给爸爸写心里话的环节很让人感动,也让这节课更有意义。冯老师的课达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效果。师生与文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了和谐愉悦,学生在教师有条不紊,水到渠成的启发引导之下思维得到提升和拓展,真正是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第五节的绘本课,赵老师以一个视频来让孩子们理解helper这个单词的意思,比直接给出意思要新颖易懂,让学生在理解helper的基础上也有更多的启发,helper的主题贴近生活,让孩子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畅所欲言的表达,问题导向清晰,让孩子们踊跃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谈论自己的想法,紧扣主题,生动有趣。赵老师的课程有层次感,不仅是remembering,understanding,更有applying和creating。在做到简单易懂的同时能够调动课堂氛围。Hug的肢体动作,Yes or No的activity,结合拍手、拍桌子的肢体动作让孩子们更直接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理解句子意思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孩子们“德育”的效果。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教学设计有质疑、有预测、有体验、有游戏、有激励、有升华……,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语言得到训练,情感得到感悟,十分关注和学生的互动评价。
听了三节绘本课,让我明白了绘本教学的四个维度【理解】【欣赏】【评价】和【输出】。
最后的讲座是来自台北外语启蒙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宗玥老师带来的专题报告,绘本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技巧,让我初步认识了台湾的英语课堂,她的一个观点打开了我的思维,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就是最好的教学效果,换一个表现方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做事情。台北的教室里贴了很多poster,教师上课的教具很丰富。举例,很多孩子没有关注句子开头的大写和一些标点符号,教师在带领孩子读课文的时候就会通过手势来体现。
课程,课也,程也。
不能只见课而不见程。
花匠不能只施肥而不侯时。
孩子都会开花,只是花期不同。
教育需要爱
阅读教育更需要爱
需要父母的爱,需要老师的爱
放下一颗浮躁的心,静待花期。
教材,教也,才也。
不能埋头教而不见才。
教书不能只授课而不育人。
学生都会成功,只是标准不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