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语文备课组开展了以“聚焦教材解读,共探备课新路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分为“经验教师教材分享”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两大板块,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研教学之道。

一、经验分享:智慧碰撞促提升
在教材分享环节,一年级柴琳琳老师带来《巧用分类整理,让一年级单元复习更高效》的主题交流。她结合低段学生认知特点,提出将拼音、字词、句子等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分类”,通过制作“分类整理卡”“趣味闯关游戏”等方式,让复习课摆脱机械刷题的枯燥。例如在“字词分类”教学中,她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词性”“情感色彩”等维度梳理生字,搭配“生字开花”“词语接龙”等活动,让一年级孩子在趣味中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复习效率。

四年级薛彩玉老师以《聚焦课堂解读教材,赋能课堂提质增效》为主题,分享了中高段教材解读的心得。她强调要立足“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体系”,从“文本解读”“学情分析”“目标定位”三个维度深挖教材。以四年级某单元为例,她展示了如何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脉”“对比阅读体会表达”等策略,引导学生在精读中习得阅读方法,并将解读成果转化为课堂上的“问题链”和“任务单”,让语文要素落地有痕。

二、集智备课:同频共振聚合力
分享结束后,各年级备课组围绕“第六单元教材”展开集体备课。一年级组聚焦“童话单元”的趣味性与识字写字目标,探讨如何通过情境表演、图文结合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童话魅力;二年级组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梳理单元内科普类文本的教学重难点,设计“观察记录单”等实践作业;中高年级组则围绕“成长故事”单元,从“人物描写方法”“情感共鸣点”“读写结合训练”等方面展开头脑风暴,形成了“主问题引领+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雏形。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结合教材分享的经验,将“分类整理”“要素落地”等理念融入教学设计,通过“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的流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现场讨论声此起彼伏,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


此次教研活动,既是一次教材解读的深度交流,也是一次备课模式的创新实践。语文教研组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教材研究,优化备课流程,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田”。未来,全体教师将带着对教学的思考与热情,在教研之路上携手同行,共赴新程。
撰稿:臧薇 图片:臧薇 审核:高昕成
|
|









